龙文玉,男,苗族,1963年7月毕业于中文系,先后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校长、州教育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主任、党委副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退休后,他筹资200万元在偏远苗乡——凤凰县山江镇创建了“中国凤凰(山江)苗族博物馆”。
他发表文艺作品和理论著作两百多万字,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等劳动模范,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事迹载入《中国劳模大典》、《东方之子》、《创业者》、《中国文艺家传集》等书刊。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他进行了专题介绍。2005年10月,他被国务院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我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受益者和实践者
湘黔边境,青翠绵延的大山一脉连着一脉,宛如一条条巨蟒青龙逶迤跌宕。清流微波的沅江,环绕低吟,一路唱响伸向天的尽头。龙文玉,就出生在这苗岭山寨里的一户书香宅院。懵懂年少时,龙文玉就接受了苗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
1963年从中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凤凰一中从事教研工作。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的他,却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文化大革命时被评为“反动文化权威”,被调到了湘西边陲的一个叫“腊尔山”的乡镇。
饱受政治冲击的龙文玉,始终坚定对党的信任和忠诚。在腊尔山,他除了认真地完成教学工作、走访学生家庭,还边教学,边学中医,边调查,边写作。他发表了5部苗族长篇叙事诗,整理发表了100多个民间故事。
“不管什么时候走上讲台,我都得对得起下面那么多双眼睛啊!”龙文玉这样说。此外,他还自学中草药,开设中医门诊,为山区的百姓治疗疾病,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
“那是一段磨难的时期,也是我锻炼成长、积累和学习的时期。”提起文革时候的生活,龙文玉平静地说,“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在我人生处于困境的时候,大山又一次接纳了我,保护了我。当地的老百姓欢迎我,我要对得起群众。”
文革平反后几经波折,龙文玉被调到吉首市高级中学任教。热爱民族文艺的龙文玉,教学之余专心研究苗族文化,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这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机构改革时,他被任命为正县级的州民族中学校长,随后担任了州教委主任等职务。期间,龙文玉主持探索创立的湘西民族教育模式,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低分进,高分出”的路是可以走通的》一文,还促成国家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实行降分录取的政策。
1998年元月,在州政府领导班子选举中,没有当官准备的龙文玉,却凭着多年勤恳工作的成绩和口碑,作为差额候选人当选湘西自治州副州长。在主管州政府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工作中,龙文玉始终按照党的民族政策和自己求真求实的原则,并以学者平和为人的心态对待工作,为边城的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爱戴,也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等各种荣誉。
我们今天站在民族历史的标点上
“从纵线上看,我们今天处在我们民族承前启后的标点上。我们这些觉醒的知识分子有责任、有义务为保护和传承民族的语言、文化、历史做出贡献。”提起自己的研究工作,龙文玉语重心长地说道。
喝苗岭山泉、吃苗岭糯米粑粑长大的龙文玉,心里装着的自然是对苗家的感情。在工作之余,他痴醉于苗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在民族研究方面,他既懂现代汉语又懂古代汉语,既熟悉现代民族语言,又了解古代民族语言,既接受了正规科学研究训练,又具有丰富的田野知识,所以研究起苗文化来得心应手。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谦虚地向巫师、乡民请教,从民间搜集、翻译、整理了大量苗族历史、文化古籍、教育文献等资料。
在1981年发表的《屈原族原属初探》一文中,他第一个提出屈原是苗族人的观点,把楚文化的研究提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引起了学术界三年之久的论争。他注重野史和田野知识的研究方式和成果,受到学术界的注目和赞赏,被评论为南蛮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苗族的招魂风俗与屈原的招魂作品》、《苗俗与楚俗》、《苗语与楚语》等,被楚学界评价为研究楚辞的学术新成果。
龙文玉在民族文化、民族教育等研究上的高深造诣,受到海外民族研究界的高度关注。1992年7月,他应邀参加了美国波特兰大学高级教育研讨班,进行学术交流,其论文《中国南方民族试点州的教育特点》,得到了高度评价。
建苗族博物馆 实现我和沈老的心愿
在龙文玉眼中,苗文化是苗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化瑰宝。建起一座苗族博物馆,鲜活地展示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渊源,是龙文玉多年来的夙愿。20多年前,一次与世界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沈从文先生的交谈,使龙文玉的心愿开始发酵。
1982年夏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沈从文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凤凰省亲。在苗家庭院的一次谈话中,龙文玉把自己的想法向沈老和盘托出,叙述了自己日后想办苗族博物馆的一些设想。沈老听了显出少有的兴奋,并表达出相同的心愿,“苗文化与楚文化一样博大精深,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就会湮灭和消逝”。沈老建议他“先到郢村去看一看。”之后,沈老还兴致勃勃地题写了“苗族博物馆”五个大字。
为了鼓励龙文玉,沈老还专门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希望未来的博物馆“能看到一部苗族历史的轮廓,见到一个苗族社会的缩影,保留下一批苗族文化遗产,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贡献。”
20余年后的今天,经过龙文玉苦心积累,从散布在民间的苗家生活、生产、文化、艺术等物品,一件件的收集、鉴别、研究、整理、分类,使2000多件珍贵的苗族文物,带着不同时代的历史痕迹,展现在世人眼前。
在营建博物馆、收集这些宝贝的过程中,龙文玉经受了舆论、经济各方面很大的压力,甚至把自己的性命也几次险些搭了进去。“不好好在城里当大官,跑来农村里搞那些东西干啥”,一些老百姓认识不了民间文化的价值,经常背地里笑话龙文玉。购买博物馆藏品的巨大开销,常常让龙文玉家里捉襟见肘,甚至几次向保姆借钱开支。但他一看见收集到的藏品,就会忘记一切尴尬,乐得合不拢嘴。
龙文玉建苗族博物馆的心愿得到了家人和亲友的支持,他们纷纷出资出物。著名歌唱艺术家宋祖英,怀着对龙文玉的崇敬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加盟投资苗族博物馆的建设,并担任了苗族博物馆的名誉馆长。实力企业广州市隆河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鼎力支持博物馆的创建。在2002年3月18日,苗族博物馆破土动工。历时6个月,在沈从文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那天,博物馆完成了一期工程。国家民委、湖南省有关领导及海内外各界贤达获悉,纷纷为苗族博物馆题词作贺。
“苗族博物馆”座落在被称为“苗王府”神秘之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叭咕苗寨,占地1864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藏品两千多件。馆区共分九馆两楼一区一场。九馆分别为“苗家农舍”“古代住所”“殷实人家”“武士之家”“服饰掠影”“秀女之家”“匠人居室”“巫师小屋”“文人陋室”,两楼为库房楼,贵宾楼,而一区一场则为新建的生活区和苗族风情活动场“苗族风情小园”。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藏品最多的民营苗族博物馆,融实物布置、专业演出和群众活动于一体,极具民族特色。
四年的大学是我成长的关键
“回顾我这一辈子,我既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得益者,也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实践者、研究者。作为本民族觉醒了的民族干部、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应该为本民族做一些工作,很高兴我尽力做了自己乐意做的事情……”在笔者面前,龙文玉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
提起自己的成长,龙文玉认为四年的大学生活是他成长的关键。“大学里,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提起恩师严学宭教授,龙文玉言词里依然带着感激。严学宭教授是研究音韵律学的,是龙文玉古代文学的老师。治学严谨的严教授帮助龙文玉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学基础,让他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古代汉语研究,并培养起他对民族语言研究的爱好。
学时,龙文玉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当时许多人无心学习离校了,而龙文玉坚持了下来,一头钻进了学校的图书馆,利用这段时间他摘抄、钻研了许多宝贵的文献资料,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学方面的知识。
校给予了我很多财富,最重要是一种面对实际,求真索实干事业的精神,这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龙文玉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