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务工作中写就辉煌人生 ——记政治系83级吴向明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06 浏览次数:

吴向明,男,1963年5月生,满族,安徽肥东县人。1983年9月至1987年6月就读于永利官网政治系政治理论专业。于1985年12月在校期间入党。毕业后在合肥市第九中学高中部任教(其中1987.9.-1988.7.参加合肥市教委讲师团赴肥东县支教);1989年10月至1998年5月,先后任安徽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办事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1998年6月至今任安徽省侨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99年7月,其所在的安徽省侨联办公室被国务院侨办和中国侨联联合表彰为“全国侨务工作先进集体”;2002年9月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机关党委委员;2004年4月,被安徽省侨联评为“全省侨联系统先进个人”;2004年7月任安徽省侨联副秘书长并被安徽省直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4年8月至今任安徽省侨联党组成员。

黄土高坡上的热血青年

提起在“老民院”的大学生活时,吴向明开玩笑地说,比起我04年回学校看到的情景,那时的学校简直就是个“黄土高原”,由于当时学校正处于恢复兴建时期,所以各方面的条件都很艰苦,但也正因为那样,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大兴土木、热火朝天的景象,使全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使大家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民院”的四年间,吴向明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学的学习、生活给自己日后人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使现在每次在总结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时,他还是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当年的大学生活。

作为政治专业的学生,吴向明深有感触地说:“正是那时的学习使我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视野,为现在从事的侨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当年吴向明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热衷于学校实践,他曾先后担任过班级团支部、宣传委员、班长、系学生会生活部长等,并被评为院优秀学生干部。这些担当学生干部的锻炼经历,也为吴向明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吴向明笑着说,自己大学时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可是以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他的家庭成分和海外关系都给他入党带来了一些困难。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是学校的老师和组织向他伸出了援助的双手,及时为他解决了各方面的困难,使他重新拾起自信。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现在想来还依旧历历在目。

侨联事务中的优秀主任

1987年,吴向明从“民院”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合肥,但他却没能被如愿分配到自己喜欢的侨务工作,而是服从组织安排被分配到肥东县长临河中学担任初中政治教师。“我记得当时是6月30号(1987年)回到合肥的,当时只身一人,母亲和弟弟去了山东,父亲在毕业前就去世了。又时逢梅雨季节,老是下雨,刚开始自己只能一直在同学家‘蹭饭’。”吴向明说,当时全国的形势是让大学生到基层去锻炼,而不是到机关去。虽然当时安徽省统战部准备要我,可是国家政策是不允许的,随后只好参加合肥市教委支农讲师团赴该长临河中学去教书了。在随后的一年任教期间,由于表现突出,吴向明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1988年9月被升调到现在的合肥九中高中部任教,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同样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1989年10月因工作需要,他如愿被调入到安徽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工作,一直到今天。

谈到侨务工作,吴向明感慨万千,有说不完的话。他说:“中国是世界上移居海外侨民最多的国家,目前,居住在世界各地(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华侨、华人大约在300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北美和欧洲。一部华侨史,实质上就是一部华侨的血泪史,奋斗史,爱国史。千百年来,海外侨胞的足迹遍布世界每个角落,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是促进中国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资源。而自己所要做的正是重视和加强侨务工作,尤其是加强对新形势下侨务工作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把握侨务工作的规律性,使之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安徽省侨联工作的17年中,吴向明勤勤恳恳,历任办事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党组成员等职,同时还担任着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机关党委委员、兼任安徽省华侨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1999年,在吴向明主持安徽省侨联办公室工作期间,其所在部门被国务院侨办和中国侨联评为“全国侨务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4月,在安徽省第四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被授予“安徽省侨联系统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05年6月,他被安徽省直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吴向明能够取得这么多的成就,与他十几年来如一日的勤奋工作态度有密切联系。工作中,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不怕苦,不怕累,有主见,有思路,有能力。”十七年来,他始终坚持把侨联工作放在第一位,满腔热忱地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服务,积极为他们做好事、做实事。在接待处理来信来访案件中,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想侨之所想、急侨之所急,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愿望,努力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反映他们的要求,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学习、生活、投资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甚至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排忧解难。

命运坎坷时的坚强战士

提到自己的童年生活,吴向明说那是一段辛酸的经历。因为父亲曾是傅作仪的手下,担任过当时国民党京津唐电台台长,母亲则是国民党的文职人员,所以在文革期间,他的家庭受到了四人帮的迫害,吴向明的童年便是在这样的苦难中度过的,直到17岁时,他才睡到床。

即使上大学时,吴向明家境也依然非常贫寒,在学校里还穿着屁股上有补丁的裤子。“当时就对不断地安慰自己说,以前那么多苦都吃过了,现在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就这样在贫寒的生活中,吴向明养成了坚忍不拔的性格,从而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在一个繁忙劳碌的岗位上能够始终充满激情地工作并卓有成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关键。”吴师兄说。从1987年大学毕业只身一人到合肥,面对身无分文的困境,面对家庭经济的窘迫,面对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现状,面对女友被分配至外地的无奈,他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才得以在刚刚踏进的社会里站稳脚跟,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他说,在纷纭复杂的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矛盾无处不有,如何面对这些竞争和矛盾,实际上是考验一个人有无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会有健康的心态,就能够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荣辱得失,适时调整、规划人生的方向,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吴向明说:“大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的初始,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雏形的阶段。所以,这个时期对于一个人培养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当今在校的大学生们应格外重视才对。”

饱经磨练后的谆谆教者

据吴向明回忆,在“民院”读书时,他们政治系的学生经常就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生的意义所在等问题进行理论上的讨论。当时的答案毫无疑问是课本上所说的“人生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多做贡献”。经过二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吴师兄感言确实如此,“人生在世,在努力经营自己的一方天地的同时,能够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做些积极有益的事,使自己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与肯定,从而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人生价值。”

多年来,吴向明一直不忘利用与海外华侨华人联系面广的优势,为安徽的经济建设服务;为科教兴皖服务,全力以赴做好社会公益事业,为安徽的贫困学生募集了大量海外捐款,这些无一不见证着他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谈到给母校学弟学妹的寄语时,吴向明说:“高,也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远,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现在的大学生要使自己适应社会,而不是要求社会适应自己,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好高骛远。无论是在现在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还是今后走入社会的工作中,都一定要把人做正,把事做好。”这些也正是他这一路走来所遵循的座右铭。

最后,吴向明告诉我们,他的人生准则是“把人做正,把事做好”,希望与各位校友共勉。听着这位言辞极具政治色彩的校友那朴实无华的人生准则,我们突然觉得那才是每个人应该穷尽一生所追求的信念。

Copyright©  2012-2014  永利集团88304官网校友会
技术支持:创明工作室    邮箱:techsupport@mindainf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