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科学院李子茂教授:精于教学育人 勤于科研服务
入职近16年来,李子茂老师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多次年度考核获评优秀,2012年获评学校“三育人”标兵。现任计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委员,兼任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等职。
把课上好,李老师认为这是第一要务。他先后上过本科《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用户界面设计》《离散数学》以及研究生《算法设计与分析》等专业课程,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悉心指导学生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受到同学们认可。2013-2020年有6个年度评教等级为“优秀”,14次课程获评教“优秀”,其中2016年年度评教学院排名第一。
作为主要骨干,李老师2010年组织申报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并获批,作为试点实验班项目的负责人和联络人承担了招生、管理等系列工作。2010年组织申报了湖北省教育厅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软件工程专业试点)并获批,于2017年结题;作为主持人,“民族院校软件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和“民族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于2018年、2019年分别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外,李老师还主持了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获学校教学成果奖、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等多个奖项,发表省级教研论文8篇。
2012年至今,李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赛事并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获得省部级奖项14项,指导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5项,指导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篇。李老师连续8年获评学校优秀创新指导教师。
在科研方面,李老师成绩同样突出。2006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2009年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调研与申报工作并获批;2015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李老师热心学院工作,作为骨干成员,积极参与多个学科的申报及评估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申报、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工作。在抗疫抗洪活动中,也少不了李老师的身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李老师在坚守岗位的同时,还参与开发了生活物资团购小程序,获得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最美逆行者’”称号。
文传学院祝翔副教授:重育人细节,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
在从事十多年的广告实务工作后,2004年,祝翔老师任教永利官网文传学院广告学系。他牢记入党初心和师者使命 ,精耕教坛,深受学生喜爱,曾被学校评为“三育人”标兵,连续8年获评学校“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
祝老师一直担任学生班主任,课余时间常常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想尽办法帮扶困难学生。因材施教,让老师们眼中的“问题学生”得到倾诉的窗口,使其才华得以展现;锲而不舍,想方设法为毕业班的学生缓解就业、考研等方面的压力,让数名学生走出阴霾,摆脱抑郁情绪;不求回报,每每在寒暑假期间,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在专业分流、考研等重要节点,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解答各种问题,无论是在学业上、心理上还是物质上,只要学生有需求,就会尽最大努力回应。
在教学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祝老师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辞和举止,亲切随和,保持和学生平等的姿态。每当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有些许错误的时候,祝老师总是记在心上,课后单独委婉指出,不让学生在大家面前“出丑”;在询问学生是否听懂时,祝老师把“你们听懂了没有啊?”换成了“我表达清楚了吗?”,这样小小的改变,却是对学生满满的贴心与关爱。祝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是:每一次和学生交流接触,都应让学生有所收获,或传授知识,或解决问题,或带去快乐,绝不让学生失望而归。在同学们的眼中,祝老师是“祝爸爸”,是“翔哥”,这样亲切的称呼源自祝老师满满的个人魅力。
祝老师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同学们的高度认可,近8年所教课程获评教“优秀”次数达18次,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比赛中斩金夺银。在指导学生参赛期间,不论多晚,祝老师对学生的需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在祝老师的眼里,牺牲一些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帮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非常值得。
近年来,祝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色彩构成》《企业形象设计》两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分别撰写了“广告学专业《色彩构成》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改革创新”教改报告,并分别发表在永利官网教务处组织出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总第五卷、第六卷上,获得了同行和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生科学院阎春兰副教授:立足讲台,全方位守护学生成长
阎春兰老师入职15年来,立志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她立足三尺讲台,开展教学研究,守护学生成长,力求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党员,她守护学生思想领域,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阎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微生物学》及其相关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她坚持挖掘、收集积累微生物学课程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政元素”,提炼出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等多种价值范式在课堂中呈现。另一方面,她注意以身作则,真诚对待学生,利用课间交流、走访寝室、座谈会、网络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解决他们生活、学习、思想上的各种困惑,以情感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教师,她扎根三尺讲台,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阎老师年教学工作量平均在500学时左右,多次评教结果为“优秀”,连续两年被评为校“优秀实验指导教师”。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教授的《微生物学》课程,是国家民委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的子课题之一,是本校第一批实行课程模块化改革的课程之一,取得了显著成效。该课程模块化模式的教学改革经验,可推广至微生物及相关课程。阎老师先后在《微生物生理学》《食用菌栽培学》《微生物学及病毒学模块》等5门课程中进行课程改革尝试,申报并立项了新农科项目1项、产学研项目1项,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在智慧树和学银在线分别上线课程1门。作为学院最早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教师,阎老师经常与其他老师就建课经验进行交流讨论,带动了一批老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
她勇于创新,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生命科学实践性很强,参加学科竞赛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阎老师密切关注学科知识发展前沿,并用于指导学生实践,先后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创新课题2项,校级创新课题3项;指导校级、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篇;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6项、省级学科竞赛奖6项以及学校“挑战杯”竞赛奖等多个奖项。阎老师也多次被评为省级或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经其指导的学生,多人考上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中科院水生所、华中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校的研究生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