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老师,你的家乡在遥远的云南大理,怎么会来到梁子湖当老师呢?”每逢一届新生入学,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莲花学校英语老师邹学芹总能听到学生这样的提问。她总会笑着告诉学生:“缘分天注定”。
邹学芹在课堂上
今年38岁的邹学芹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在永利集团88304官网上学期间,听支教回来的学长学姐们说起支教中的感人故事时,她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十五年前,邹学芹只身一人背着沉重的行李,几经辗转,来到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莲花学校。自从来了这里,她就没想过走。
15年前的莲花学校
从破旧到焕然一新的校门,从荒草齐腰的土操场到塑胶跑道,从简陋到崭新的教学楼,15年时间里,邹学芹像一株仙人掌,在乡村的这片土壤中汲取养分,见证并参与莲花学校的成长。
“仙人掌”扎根乡村,学生上起地道英语课
有一个大理姑娘,她有一些任性,也有一些“嚣张”;有一个乡村女教师,她有一些叛逆,还有一些“疯狂”。她,就是邹学芹。
邹学芹和学生
早在一次全省资教报告团校内巡讲会上,从小便立志成为一名老师的邹学芹,听到别人的感人故事,她立刻作出决定:到农村去,到学生最需要的地方去。2008年8月8日,当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北京奥运会时,刚大学毕业的邹学芹来到地处鄂州偏远乡村的莲花学校。
虽已做好吃苦的准备,校内的景象还是让邹学芹傻了眼:破旧的校门,荒草齐腰深的操场,简陋的教学楼……与城里学校相差甚远的教学环境,让她心里泛起嘀咕。转头看见正朝她微笑的时任校长邱金云,她忽然想起那日下午的等待。
当初选择鄂州资教,邹学芹是看中这里离武汉近、方便今后回家。没想到,离家近2000公里的距离,差点断送了她与莲花学校的缘分。
“那天下午,我在华师体育馆的签约现场苦等了两个小时,一直不让我交资料,当时还不懂是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资教条件艰苦,区教育局怕外地人待不住,所以更倾向招收本地人。”邹学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时她还不懂交材料时,别人总让她“等一等”是为了什么,直到莲花学校老校长邱金云看到她的坚持后,才打破“外地资教老师待不久”的刻板印象,为她不断沟通联络,最终将邹学芹引进鄂州市。
来到莲花学校,是邹学芹和学校的一场“双向奔赴”。彼时,莲花学校还未曾有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而大学学习英语专业,且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邹学芹,如同一场“及时雨”,让乡村学校首次有了专业的英语教师。
“当时,我带八年级两个班的英语课,农村孩子英语底子薄,甚至有学生字母都认不全,更不知道音标是什么。”邹学芹说,刚接手时,学生基础差到让她有些惊讶,但她并没有灰心,决定给学生和自己一些耐心和时间。为摆脱教学困境,她仔细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每天都早早来到教室,带领学生晨读,教他们用音标拼读。课后,对学习较吃力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一点点进步。那个学期,她成了全校最忙最累的老师。
在她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的成绩很快有了进步。当年的期末考试,原本全区垫底的英语成绩,硬被邹学芹教成均分居全区前列。“我常觉得自己就像一颗仙人掌,只要有土的地方总能顽强生长。”邹学芹说,这里的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都不算好,但别人放心把学生交给我,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从双子楼到梁子湖,她在这里有了一个家
“同学们,我们上堂课已经复习了被动语态的基本构成与用法,现在我们来做做练习。”5月20日,极目新闻在莲花学校见到邹学芹时,她正在教室里,为即将中考的学生,做最后的冲刺复习。
邹学芹在办公室备课
来时一个人,落地一个家。从永利集团88304官网的双子楼到梁子湖畔的莲花学校仅一年,邹学芹与同为资教教师的丈夫在此相知相爱,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孩子。为此,她常常说,来到这里,她“赚了”一个家。
彼时,小夫妻俩工作在学校,生活也在学校,甚至连婚礼都在学校完成。莲花学校现任校长黄金明依然清晰记得,全校老师为两位新人筹备婚礼时的激动心情。“考虑到他们的经济条件,学校主动为他们提供了婚礼场地,甚至连主持人和证婚人,都由老师们客串。”黄金明说,为保障小夫妻俩生活,学校还专门为他们粉刷了一间宿舍供俩人使用。
得到全校的“偏爱”,邹学芹和丈夫更加努力工作。白天两人分头上课,晚上回家互相复盘教学经验。与此同时,他们的宿舍,也成为许多学生改善生活的“小食堂”。由于莲花学校地处鄂州山区,校内许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周末,邹学芹和丈夫常会做些好吃的,喊着还留在校内未回家的学生,给孩子们“开小灶”。
饭菜虽美味,但对学生来说,有时邹老师家的“小灶”也让他们有些怕。“我们家的小灶,不仅会喊不能回家的学生来改善生活,还会喊一些学习或心理情况有波动的学生来吃。那时我丈夫是班主任,总会借着吃饭来关心教育学生。”邹学芹说。
即使已过去十余年,邹老师家的“小灶”,依然让现已成为邹学芹同事的贺梦玲印象深刻。“作为邹老师的学生,虽然记不清当时犯了什么错,但邹老师精湛的厨艺和当时的老师对我的关爱,仍记忆犹新。”贺梦玲说。
不放弃任何学生,被学生惦记她感到最幸福
十五年来,邹学芹家的“小灶”,到访过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许多学生也在她的影响下改变命运。而这些学生总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邹老师从来不会放弃任何学生”。
邹学芹去学生家家访
“如果不是邹老师,我现在该在社会上流浪了。”谈到邹老师对自己的影响,莲花学校2011届学生小邓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小邓的父母是残疾人,家庭条件不佳的他总因此有些自卑。八年级开始,原本聪明乖巧的小邓突然性格大变开始叛逆,既不好好学习,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也不是很好。
“小邓很聪明,我和他当时的班主任都认为,他是好学生。看到他的变化,我们很着急。”为将小邓拉入正轨,邹学芹前后几次前往小邓家家访,也常常把他喊到家里吃饭,但小邓依旧没什么变化。
虽然小邓的态度并未因她的关心而转变,但邹学芹依然时常关心,并严格要求小邓。随着邹学芹的耐心劝导和叛逆期结束,九年级时小邓状态好转,学习成绩稳步提升,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
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英语,邹学芹总是想尽办法,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学生晚自习后的办公室,常常有她还在备课的身影。“农村孩子学英语,就是羞于开口,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只有开口才能学好。”
为此,课堂上,她通过自制或自购教具和创设活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课后,她变成大姐姐,跟学生聊天,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因为她的课堂轻松活泼,学生们都很喜欢,亲切地称她为“芹姐”。“邹老师很温柔,但对我们特别严格,每次问她问题,她总会很细心地解答。”莲花学校九年级(2)班的柯灿、夏雪枫说。
在她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朵花。“每朵花开的早晚不同,需要给他们点时间和鼓励。”每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她总会真诚地、变着花样地给予奖励:给他们买课外书、文具、零食等作为奖品,给他们发奖学金,免除某次或几次作业,请他们吃饭。各式各样的奖励,也总能奖进学生的心。
每当收到毕业生给自己发的短信,说想吃自己做的饭时,都是邹学芹最开心的时刻,毕竟被学生惦记也是种幸福。
以校为家坚守乡村,她是学生的守护人
自从来到莲花学校后,忙碌成为邹学芹生活的底色。由于教学成绩优秀,她被学校安排长期带九年级英语课程。学校的这份信任,也成为她坚守乡村的理由。2011年资教服务期满,邹学芹以面试第一的好成绩,通过湖北省新机制教师招聘考试。出于热爱,她没有选择其他学校,毫不犹豫地留在莲花学校任教。
邹学芹在课堂上
一句“学生处在关键时期,我不能放松”,怀孕的她便在讲台上坚持到预产期。为了全心全意带好学生,她“狠心”将年仅7个月大的女儿,放回云南老家,4岁时才把孩子接回来,其间也仅回老家看望过一次。“想孩子时,就翻看她的照片或者打个电话。不过,忙起来也就没时间想了。”邹学芹说。
但她的心里,也有个解不开的结。“我的父母特别‘懂事’,他们知道我路远事多,为了不让我担心,很多事情都不告诉我”。自工作以来她就很少回家,最让她最愧疚的是,在母亲发生意外的时候没能在身边照料,母亲离世也未能见上一面。
“甘蔗没有两头甜,既然家庭可能顾不上了,那我就专心把工作搞好。”采访时,当极目新闻记者问到她是否有过后悔时,邹学芹这样答道。
15年驻守乡村教育,站在“第二家乡”对学生倾注着自己的爱。在她看来,自己在莲花学校也收获到许多爱。“学校、学生和家长对我的信任和关心、学生手绘的地图、结婚时学生亲手画的贺卡,是我15年来收到最宝贵的礼物。”
“也有很多人说我傻,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又回到农村,还拒绝了多次调回城里的机会,但我觉得不然。在这里,我的一点付出就能得到十分回报,这些是我坚守在这的理由。”邹学芹说,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的愿望就是在这里教到退休,为乡村教育尽一份微薄之力。